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儿为妻?股票配资去哪里找客户
“老夫少妻”在当下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这是生活;可到了古代,男子喜欢娶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为妻,那是为了生存。
古代远没有今天发达,套用马克思主义物质条件决定上层建筑。想要搞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生产力说起。
生产力的制约
医疗条件制约;
古代生产力低下,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医疗条件不好。俗话说人生人吓死人,现代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古代了,说是鬼门关走一趟一点也不夸张。大家可能听说一句话“七天风,十天扔”,说的就是古代卫生条件差,婴儿存活率低。
以医疗条件最好的皇家为例,宋仁宗生了16个孩子,也就活了4个。再以咸丰皇帝为例,当时的条件不能说不好,可三个孩子死了两个。天家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
医疗条件不好,生产力又低下就导致一个问题,古代人平均年龄普遍偏低。夏商时期,我国平均年龄仅为18岁。到了秦朝,平均年龄大约为20岁。汉代平均年龄有所提高,仅为22岁。唐代出了名的盛世,平均年龄也不过是27岁。及至宋代,平均年龄提至30岁。近千年之后的民国,平均年龄也不过是35岁。
换言之,古代人命短,十三四岁就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多岁。到了三四十岁,基本上就是老年人了。真要是命好活到六七十岁,那可就是老寿星了。
小农经济需要劳动力;
我国古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民以食为天,没有劳动力你就吃不上饭。怎样才能吃上饭?早日成家多生孩子,多种地多产出。尽管如此,老百姓还要遭受地主的剥削,真正到老百姓嘴里少之又少。
然而,古代封建王朝又必须以农为本,就算是卫生条件差,也得鼓励老百姓多生育。生了养不活,活了养不起,养不起还要生。古代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为妻,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身体好生育能力强,这可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存。
军事的迫切性
民是兵之本;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欧元区6月未季调经常帐、英国8月CBI工业订单差值和美国7月成屋销售年化总数。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德国7月PPI年率和加拿大截至8月18日全国经济信心指数。
在古代,民是兵之本,这一点也不夸张。以秦赵长平大战为例,一战就坑杀赵国40万人,这可是赵国一代青壮年。如此一来,秦国彻底伤了赵国元气。同时期,赵国当时人口350万,一下子少了11.4%的人口,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了。
但是古代有一个问题,战争是周期性的,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古代不像今天,拥有动辄上百万的预备役,说没就没了。倘若古代社会男子都不娶十三四岁的女子,而娶二十三四的女子,这就意味着少了一代人。到了战场上,二三十岁的“老人”对战十三四岁的青壮年,试问胜算几何?
频繁战争导致人口锐减;
古代战争对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可怕,不仅仅是惊人的伤亡比,还有对老百姓的无情摧残。以三国时期为例,公元157年,汉桓帝曾组织人口普查,当时全国人口“5600万”。然而,到了赤壁之战后,全国人口仅有140万人。由此可见,战争绝对是导致人口锐减的重要元凶。
此外,瘟疫、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在古代几乎是灾难性的。以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的大地震为例,一下子就导致83万人丧生。明朝人口已经比较充裕了,可也经不起大自然这般折腾。
法律规定
上文的讲解,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条做铺垫。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自有明文记载的周朝至明清,女子结婚年龄普遍在十三四岁左右。大家要记住一点,这可是法律规定。倘若不遵守,政府会严惩。以两汉为例,女子三十之前还未嫁,政府就要出面,以征收五倍赋税的执法力度“催婚”。
即便是到了相对开化的清朝,也是十三四岁结婚。以康熙为例,虚岁十二岁就结婚了,皇后赫舍里氏嫁给康熙也不过是11岁。清朝灭亡后,民国对法律规定结婚年龄下限依旧很低。《民法·亲属编》中虽以“早婚足以弱种”为由,定下了“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结婚”法律条文,可大多数老百姓依旧是十三岁就结婚。
我国真正提高适婚年龄,还是到了建国后。建国后,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将男女结婚年龄限制在了“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不得不说股票配资去哪里找客户,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人口生产力平均年龄小农经济赵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炒股平台网站_炒股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方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