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为民执法股票免费配资机构,执着追求正义的法律工作者》
纪实文学《乡魂2—贾村塬人物》选载(23)
原创吴万哲 西府新传奇
成功的事业背后,往往离不开个人的热情与爱好。王华从小便对写作充满热情,这种热爱成为了他事业的奠基石。自初中起,他便热衷于撰写通讯报道,立志成为“无冕之王”——记者。尽管高考时他失利,但对于新闻的热情并未减退,尤其在批评报道方面表现突出。经过努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一名民办教师转型为省、市级媒体的记者,甚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他的励志故事。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之后成功转型为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不论是记者,还是法律工作者,他始终以仗义执言、维护公正为己任,广受群众的称赞。
展开剩余82%王华,贾村镇马塚村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宝鸡市148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
### 一、从写作到法律,勇敢追求梦想
王华的父亲王自有(1936—2009)长期担任生产队保管员、饲养员,工作严谨、勤劳,深受村民的好评;母亲白列凤(1938—2022)则以精明能干、勤俭持家著称。王华生于1960年3月,从小聪慧好学,是班里的干部,学习成绩优异。他自幼对写作充满兴趣,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无论是村里、镇上涌现的好人好事,还是不良现象,他都乐于撰写新闻报道,并投递给市台、电台、县广播站。每篇报道的播出不仅能表扬好人好事,也能批评社会的不足,且还能赚取一些稿费,这些稿费便成为了他上学的费用。1978年高中毕业时,他高考落榜,虽然后来他有意参军,但由于家中是长子,父母坚决反对。最终,他被村里推荐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他都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
乡政府领导发现了他的才华,将他调到乡贸易公司工作,实际上是为政府撰写各类材料。虽然此后他又回到学校教书,但他发现很多社会问题没有人关注,于是他开始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引起关注——写出来的批评报道往往能引起当地领导的注意,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这使他愈加热衷于写批评性报道,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领导。甚至有些人威胁他,破坏他家的电灯线。即便如此,王华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用笔触揭示社会的不公。写作的道路并不总是光鲜亮丽,但它给王华带来了机遇。
### 二、从记者到法律工作者,初心未改
90年代后期,宝鸡市渭滨区建国路市场要创建全国文明市场,王华从此走出了农村,成了一名专职记者。通过与领导的互动,他深入市场,撰写了大量报道,其中一些报道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广泛转载,并为该市场成功评上了“全国文明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他还通过自学,通过自考获得了西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位。虽然作为记者的事业看似光鲜,但他始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农民出身,法治意识普遍淡薄的社会中,他能通过新闻监督传播正义,但仍然无法直接为百姓主持公道。由此,王华萌生了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想法。
1990年代中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创办《法治与社会》杂志,面向全省招聘记者。王华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法治记者。他迅速适应了新的岗位,学习法律知识,接触了大量律师、法官、检察官,逐渐在法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报道不仅包括法理研究,还涉及司法监督,特别是在曝光一些司法案件中,他不畏权势,竭力为弱势群体发声。正因如此,他深得群众的信任,声誉也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其中,王华报道过一桩涉及宝鸡某公司与甘肃一煤矿的赊账案件,揭露了司法官员的不作为。尽管领导的反对让稿件无法发布,但王华坚信新闻人应有的职责是为正义发声,于是辞去记者职务,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 三、以法律为武器,捍卫公平正义
转型为法律工作者后,王华开始直接参与案件处理,帮助那些遭遇不公的普通百姓。他接手的第一桩案件涉及一位老妇人因家中恶人多次作恶而无人问津的事情。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王华面对着凶狠的家属、冷漠的警方,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帮助老妇人赢得了诉讼并拿到赔偿。此后,他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多,尤其是许多疑难的离婚案件、借贷纠纷等。他不惧困难,勇于为民伸张正义。在西山一宗投资诈骗案件中,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最终为当事人追回了50多万被骗款项。
尽管王华的工作并不富裕,但他始终坚守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无论案件大小,他都尽心尽力。许多人送来的锦旗,和感激的泪水,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感。他的无私奉献使得他在乡亲中赢得了尊重,也为社会正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王华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仗义执言、守护正义”的精神,在法律工作者的道路上,他始终怀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不畏困难,坚守公理,最终收获了人们的尊敬与称赞。
发布于: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炒股平台网站_炒股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方平台观点